close
poster.jpg

The White Ribbon

牧師將象徵純潔白色緞帶綁在自己的小孩身上,提醒他們保持禮節與謹守本分。然而另一面他卻是用打罵、束縛、還有藉宗教的精神壓迫來教育孩子。

電影透過教師這個旁觀者的角度,用輕鬆的口吻敘述村裡發生的事。但隨著故事推移,卻發現這見似純樸的小鎮裡每家人背後卻都有隱藏的黑暗面。表面上大家信仰虔誠、主雇關係融洽、小孩都乖乖上學,一片祥和。但私底下醫生的亂倫、寡婦的不貞、男爵的暴躁、牧師的狂熱。一個畸形的社會,外表的美好包裝下底下卻藏著各種黑暗。

而這些黑暗影響到的卻是小孩。在這群在暴力、階級制度、宗教等壓迫下成長的小孩,讓白色緞帶變成了全然的諷刺。這些小鬼表面上純真順從,私底下的邪惡與暴力卻勝過成人世界。村長的兒子看到想要的東西毫不猶豫用暴力搶奪、牧師的女兒殘忍地用剪刀殺死小鳥做成十字架,甚至還集體虐待其他小孩、縱火等等,更可怕的是他們傷害受害者的原因是為了懲罰這些人的父母。在這種充斥憤怒與報復的成長環境下,他們耳濡目染,還懂得裝傻掩飾以及將自己的罪行合理化。這片完全顛覆小孩單純可愛的形象,天使的面孔僅是他們惡魔心靈的最好偽裝,而這些小孩也善於利用這點。

懸疑感是串起整部片的重要元素。許多壞事都不知道原兇是誰,一些怪異的相處模式也埋下之後罪惡的伏筆。我不確定導演是否有意用這片連結到納粹的起源,但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的確有一個鮮明的感覺,就是它應是在象徵或影射其他事物。到結尾導演都沒有把故事說完整,似乎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這一切都變成小事而不了了之。但或許也正因為成人的不在乎,小孩更將自己行為合理化。
片中刻意製造疏離感,敘事者的敘述常常是片斷不完整的,片頭片尾也故意不用配樂,好似一切真的只是出自一個老人的模糊記憶。這種冷峻的敘事方式更讓人感受到片中所影射的殘酷與邪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w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