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hperng.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7788.html
我們是怎麼輸掉台韓賽的? 彭明輝

覺得這篇有點出問題重點。韓國財閥制度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把握住了技術升級,隨著GDP的上升把技術密集的部分留在國內,把代工部分移到大陸去。先前的文章就提過,隨著經濟發展,勞力密集而技術要求低的製造業流到其他人工便宜的地方是必然的。歷史上製造業就是從歐洲流到美國,從美國流到日本,從日本流到台韓,最後從台韓流到其他新興市場。既然不可避免,因此提升技術跟轉型是面對變化的唯一方法。

我們看到很多新聞是韓國企業把日本企業打垮,但台灣企業卻只有被別人打垮的份。因為韓國順利轉型成功,自然能維持他的經濟成長,而台灣卻是自己擺爛幾十年不求進步,走向衰退也是理所當然。政府自然是責無旁殆,所有政策竟然都只是維持代工業的競爭;企業毫無進步也是關鍵,看多少公司股價腰斬再腰斬經理人竟然還不下台,如果是國外企業CEO都不知道換幾個人了。都進入跨國企業了還在用家族企業的經營方式,會有競爭力才有鬼了。

我一直說台灣沒救了不純粹是氣話,如果繼續照現在這種模式走下去真的是沒救了,最後我猜很多代工業會被大陸的代工廠反過頭來打死。如果要建立投資組合我認為放空台灣大盤買進韓國ETF是很合理的對沖部位。台灣錯過了轉型時機,但要追也許還來得及,第一步就是把對微利代工業的大量補貼取消,轉來扶植技術密集的產業(但政府一定不敢做)。初期必然有廠商倒閉、失業率大增的陣痛期,但不適合生存的企業本來就該放手讓它倒,而不是一直補助讓它苟延殘喘。

代工業其實沒甚麼不好,不好的是只會思考cost down而不求進步的代工業,這等於是剝削自己員工來貼補客戶。為何不把重心放在提升自己的議價能力跟專利上呢?從以前就常聽到光碟台灣產量佔9成,既然光碟廠能成為寡佔市場的前幾大,為何會搞到人人虧錢,而沒有把目標放在訂出自己規格,逼別人來配合你呢?你幾家台灣廠說今天我不產DVD了,全球DVD馬上就斷貨,你真的沒有議價能力嗎?想泰國來個水災硬碟就飆幾倍,光碟斷個貨我看電影都不用出DVD了。又或是鴻海,今天如果他說他不幫APPLE代工了,APPLE能找到其他公司有足夠產線幫他完成這麼大量的訂單嗎?那為什麼不把重點放在跟APPLE要求較高的費用呢,比方說是IPHONE售價的25%之類的?代工業最讓人詬病的就是第一個想法永遠是"殺價搶單",而明明發展技術跟專利建立進入障礙後去跟客戶要求更高的利益分享才是最重要的阿。想想同樣叫代工,為什麼台積電毛利率將近50%?所以不是代工這兩個字的錯阿。

我喜歡文中倒數第四段的論述。很多人看到問題都喜歡倒果為因,於是就會出現許多謬論跟似是而非的見解。別國搶人才是別人的錯嗎?怎麼不先想想為什麼自己留不住人才?又,以這些老闆極其有限的能力真的分辨得出哪些是人才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w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