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lourious-basterds-movie-poster.jpg

Inglourious Basterds

不久之前才看到10部賠最慘的電影的報導,Quentin的Grindhouse上榜了。但片廠沒有因此而冷凍他,反而給他更多預算,讓他拍出了這部片,全球票房已經快破三億美金了。

Quentin的標誌性元素一樣也沒少。冗長的嘴砲當然是首要的,從第一章就展開喋喋不休的對話。像小說般的章節標題也不可少,153分鐘的片子分了八章。再來就是那刻意作得很假要仿效B級片的粗糙特效,還有那些中間跑出來的人名字幕告訴你那角色的名字。這些元素就像是導演的簽名吧,讓觀眾一看到片子就知道是誰拍的。

二戰片要怎麼拍?大部分是認真記載一些人物的故事,帶出德軍的殘忍跟人民的苦難。有沒有拿二戰開玩笑的前例呢?相信最快浮現到眼前的就是卓別林的"大獨裁者"。
我猜或許Quentin也看膩了這些二戰悲情片(而且似乎不管甚麼片只要扯到這題材都很容易拿獎),所以想"大家都知道納粹多可惡,你一直拍他們殺人的片有甚麼意義?應該要來拍一片納粹被屠殺的片子阿!"

導演整片都在跟觀眾玩遊戲。前面正經中帶戲謔的劇情故意走得中規中矩,到中後段發現重要人物不是被殺就是被抓,再加上腦子裡的歷史告訴我們說希特勒不是這樣死的,於是我們就等著一個悲劇的結局。但最後一章突然丟出一個突兀的篇名:"巨臉的復仇"。當我們正在思索著它的隱喻是甚麼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螢幕上的那張大臉...它雖然是對著納粹笑,但其實也在嘲笑著觀眾阿。接著一切都變了,希特勒不但馬上被斃了,臉還被打爛。這整段有如"惡夜追殺令"裡面的吸血鬼現身一般讓人錯愕又好笑。

惡搞當然要徹底,所以就從片名開始。如果查字典會發現片名的兩個字都查不到,因為他們都被故意拼錯了。Inglourious應該是Inglorious(不名譽的,可恥的),Basterds應該是Bastards(混蛋,或中文片名的"惡棍")。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呢?大概只有導演知道吧,不過可能像Urban Dictionary上面寫的,"Basterd: A clever misspelling of the word BASTARD used to ensure your movie title stands out when Googled."
Haha.

這片的音樂也很妙,總是顯得格格不入,跟畫面搭配起來又常常很好笑。

很棒的一部片,但我想不習慣導演風格的人可能不會太喜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w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