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owhere.jpg

Nowhere in Africa (Nirgendwo in Afrika)

記得盧非易說過,導演最愛也最恨的兩樣東西就是小孩跟狗,這片都出現了。

我對蘿莉完全無法抗拒。尤其是演片中的小女孩剛到非洲的時候的那個小女生,配上劇本給她塑造的隨遇而安又能很快融入環境的個性,實在是太討人喜歡了!

背景是從二戰前到戰爭結束。主角一家身為猶太人,感覺到在德國受到不友善的待遇,於是去肯亞避難。隨著戰爭進行到戰爭結束,在對身份的認同,種族間的衝突,想法的轉變,譜出這部136分鐘的長篇。

很有意思的是片中最老沉的人似乎是那個小女生,而她的爸媽跟她相比似乎反而像是兩個小孩一樣任性。這個爸爸老是照著自己的想法行事,似乎是還蠻標準的大男人,卻不事生產,有理想而無法實行。不過似乎也不能太苛責他,畢竟他是個律師不是農夫。而太太從一開始自以為是公主,漸漸發現回德國是遙遙無期而被強迫適應非洲生活,直到漸漸融入以後最後卻又碰上是否要回德國的兩難。小孩反而是能一直抱著開放的心胸去學習各種新事物,在非洲很快跟當地小孩打成一片,去英國學校也學得很快,最後要回德國也坦然接受,不抱怨,卻總是能自行找到適應之道。

種族也是片子裡很重要的一個主軸。當然有德國人對猶太人的歧視,到後來的屠殺。
而主角猶太人一家剛到非洲的時候太太對黑人的歧視也是一環,但正好她碰上影片裡反映著非洲的智慧的Owuor而漸漸改變。
當爸爸被英軍抓去,母女要去看他的時候也很有意思。英國人覺得德國人是敵人所以要抓他們,可是這些德國人卻是被德國所趕出來的猶太人。另一項有趣的對比是俘虜的生活過得比原本在農村還好,更遑論母女兩住大飯店的豪華與鄉下那木屋的對比。
而小女生到了學校,唱聖歌時猶太人被叫到一邊也很有意思,但這也是一板一眼的英國人有考量到宗教問題,知道猶太人的信仰不同(雖然小女主角完全不在意宗教這種事)。
這家人跟黑人的相處與彼此接受也是很棒的一環。看小女生從學校回來,跟黑人朋友說她不能在袒胸露乳了,但幾分鐘後就認清到這件事的無意義,又像小時候一樣脫掉上衣去爬樹。也透過主角一家人帶出了許多非洲人的信仰與習俗,比方說把將死之人留在外面等豺狼來叼走(這算是獻祭的行為)。或是像非洲挑水是女人的工作,所以Owuor幫忙時被其他女人開玩笑。或是像獻祭求雨,以及後來那次母女一起去的祭典(這次似乎有著她們徹底融入當地人的意涵)。抑或是小女孩不時提到的聖山的神與非洲人的祖先等等信仰。當然導演這些習俗的考證是否正確這可以留點疑問,但的確見識到非洲豐富的文化與獨特的智慧。

男主角認清自己不受英國人喜歡,他不會成為非洲人也不會成為英國人,因此還是想回到那殺了他的親人的國家-德國去。女主角不想回去,但只是因為那是傷心地,出自於害怕,其實她雖然習慣了非洲可是卻也沒有認同感。至於小女孩,她是完全融入了當地,但如果不是以地主雇主的身分,她跟其他黑人的相處還會一樣嗎?或許因為片尾導演著重在一個自我認同的議題上,所以拍出了回德國的結局。但我覺得是我的話會將片子在一家三人同床之處就結束,留下半開放結局。因為後續發展幾乎是必然,平鋪直述就少了點那味道。

蝗蟲來的那段我還蠻喜歡的,不分黑白團結一致,拿各種器具趕蝗蟲,很像一場大舞會,很美。
我想從這裡轉到這片的配樂。很多很熟悉的歌曲,我有聽到SimCity的配樂,有聽到廣告配樂,聽到其他介紹非洲影片時的配樂。當然熟悉可以讓人一聽到就有認同感,但是太熟悉卻會讓人覺得似乎有點廉價,這中間取捨似乎不易拿捏。

導演的結局那幕我也很喜歡,似乎有種把非洲還給真正非洲人的感覺。很好看的一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w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