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看這本了,越看越覺得崑德拉這本寫得精彩。更加發現改編的電影跟小說間有著極大的鴻溝,因為電影雖然拍得出劇情,卻拍不出昆德拉的各種想法,而作者此書卻只是透過幾個角色的生活體會思索來傳達自己的意見。

記得第一次看似懂非懂,只記得史達林的兒子與大便,還有薩賓娜說的"媚俗"。(如果你看到網路上別人的心得只提這兩點,相信我,他肯定也是看完似懂非懂)

第二次看,我說"阿,原來薩賓娜跟拖馬斯才是主角!" 於是細細品味他們對世俗價值觀的嘲笑與不屑,看昆德拉怎麼扯下這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假面,一針見血戳破各種刻板印象與虛偽做作。看懂輕了,卻還是沒看懂標題。

這次看我一直在琢磨標題的意思,究竟昆德拉想說的是甚麼?我想他的思考更領先了一步,所謂的"輕"一般人就已需要時間消化接受了,他卻已經回過頭來反思輕或許不是人追求的終點,故謂"不可承受之輕",最後追求的反倒是一開頭就提出的"永劫回歸"之重。

輕是自由、獨特、無負擔。然而若如薩賓娜當成生命只有一次而隨意揮灑,雖然瀟灑,最後擔心的卻是若死在異地而墳上被一塊石板壓著如此荒謬之事。於是懂得為什麼托瑪斯明知他們之間的相遇只建立在幾個巧合與一個隱喻上而已,卻依然從瑞士回到捷克找特麗莎。所以懂得為什麼事情只發生一遍跟沒有發生毫無分別。

最後一章"卡列寧的微笑"是非常特別的一段。祥和平靜的田園詩,這在昆德拉其他寫作中肯定是要冷嘲熱諷一番的媚俗情景,在這篇卻一反常態,情感洋溢著歌頌著兩個主角美好的恬淡生活。似乎暗示了昆德拉最終嚮往的還是如托瑪斯與特麗莎之間那沉重的愛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w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