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之後幾年會是龐式騙局瓦解的時刻。美債歐債議題其實已經揭開了序曲,日本遲早出問題,台灣中國也有同樣隱患。各國政府的公務員與各種保險基金都是建立在一個政府主導的龐式騙局,也就是早進入的人能拿到高額回報,而這些回報大多來自於晚進去的人所繳交的費用。如果人口一直高度成長,這種騙局可以一直玩下去,但隨著人口成長停滯或趨緩,很快就會發現入不敷出,所以晚進來的人會繳一堆錢,最終卻拿不回一分一毫。上述國家差不多都走到人口成長趨緩的時候了,問題自然會跟著浮現。

政府很喜歡這種騙局,因為大筆負債都是隱藏的,表面上看起來當期似乎政府沒花什麼錢,實際上龐大的負債都在未來,政府就可以製造出財政良好的假象。我們常看到統計政府債務會講到隱藏的負債,通常數字非常驚人。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該還的東西遲早要還,但通常執政者都非常短視,只會想到他的任期結束沒事就好,所以問題永遠不會解決。

我們看到處理歐債問題上德國的態度在邏輯上是絕對正確的,「你欠了太多錢,接下來你能做的就是少花錢設法還錢」。但我們太習慣於美國主導的扭曲的經濟環境,一堆經濟學家不斷告訴我們「經濟爛的時候政府要更恣意花錢」,而沒錢怎麼辦?跟別人借錢!借的錢還不出來怎麼辦?印鈔票!但世界上有能力肆無忌憚印鈔票的國家就只有美國,而我認為美國也差不多快走到這條路的盡頭了。

經濟學家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太喜歡使用「先從未來預支」這種做法,因為短期上見似有效,但實際上就是製造出一個新問題來掩飾舊問題。寬鬆貨幣政策其實就是跟未來的人「借利息」來貼補現在的人,擴張性財政政策就是跟未來的人「借錢」來給現在的人用。但問題在於財政通常擴張了就難以緊縮,降了稅要加回來是困難重重,顧了公務員之後想裁掉又是談何容易。我們太習慣於把寅吃卯糧合理化,但終究有要面對問題的一天。凱因斯說:「長期來看,我們都死了。」對,他死了,然後他那個時代了爛攤子則由現在還活著的人來承擔。

財政出問題的形式有可能像歐債人生,像希臘那樣還不起錢準備違約,其他歐豬苟延殘喘。也可能像日本那可怕的債務拖了幾十年還不死,但政府依然繼續向未來借錢,越欠越多,不知道哪天會死,但苟延殘喘的代價其實也等於犧牲了未來的成長潛力。也可能像美國繼續印鈔,能印多久沒人知道。

我覺得經濟學很有趣的就是你幾乎無法證明任何理論是正確的。因為這不是理工實驗可以重複百次都得到同樣結果。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研究的許多事件都是歷史,而歷史不會有重來一遍的機會。因此你無法證明在當時一個做法會比另一個做法更好,雖然各個學派總是自稱他們的理論是最好的且想盡辦法居功。我們都學到凱因斯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挽救大蕭條,但真的是這樣嗎?會不會是因為那個時點本來經濟就要復甦了,正好與政策時間對上了?會不會如果沒有那財政政策之後復甦會更強勁呢?又像是柏南克宣稱他的QE帶動了美國復甦,但會不會如果他不推QE現在實體經濟會更好呢?而不是充斥著由一堆由鈔票堆出的泡沫呢?我比較相信任何政策都無效的理論,我認為政策能降低短期波動,比方說讓三年的GDP從(+2% -7% +5%)變成(+2% -4% +2%),但時間過了就回到原本政策前的軌道。但很多人妄想用政策來持續帶動成長,這從邏輯上是做不到的,而唯一能達成的方法就是從未來搶奪各種資源促成現在的各種泡沫與過度生產或消費,這完全是不負責任的,但卻是大多數人默許的。因此我也特別欽佩德國在處理歐債問題時敢於犯眾怒堅持減赤的決定,這或許是世界上少見理性又負責的政府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w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