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86129.jpg

Day For Night (la nuit américaine)

楚浮1974年的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作品。法國原片名是"美國夜晚",講的就是美國人愛用的夜戲日拍手法,晚上光線不足,要補光又要隱藏好(像本片中那個有玄機的蠟燭),所以乾脆白天拍夜戲,再用濾鏡把畫面色調變成像晚上(問題是天空會變成藍色的,現在偶像劇也常看到)。

故事講的是法國電影工業的拍片方式,由楚浮本人演出片中的導演,帶出片廠中工作人員、演員及導演間的互動與生活。電影一開頭就展示了一個一鏡到底的長時間鏡頭,這大概也是本片中的最大場面了,大批臨演的走位配合是個大工程。隨著故事推展,可以看到片廠模式下製作公司與法律合約對於電影的掌控,換角、劇情更動都得經過他們的同意。

楚浮藉這片盡情表現自己對電影的愛,他像個小孩在現寶般,想把自己喜歡的電影元素全部塞進這一部片。可以看到片中楚浮自己飾演的導演所訂的那幾本書,布紐爾、英格瑪柏格曼、高達、希區考克與羅塞里尼等這些新浪潮所推崇的作者導演名字印在書的封面,用特寫鏡頭一個一個展現給觀眾看。在看到艾方斯的女友場記隨特技演員遠走英國時,導演助理說:[我可以為電影放棄男人,不可能為了男人放棄電影。] 楚浮毫不掩飾地說出電影對這些熱愛電影的人的重要性。
片中插進導演的夢境也是楚浮自己小時候的經驗,最後謎底揭曉,男孩是要去偷電影海報,海報上正是影史最重要的電影"大國民"的劇照。每次夢境結束後接上的鏡頭就是片廠大門,應該也是暗指小時後對電影的熱愛帶領他長大以後自己成為電影導演。片尾說這片是法國最後的一部片廠電影,之後就進入了街頭取景的電影時代,透過這句話楚浮宣示了法國電影由他們新浪潮導演接手。

片中許多小細節都是導演的刻意安排,喜愛電影的人看到應該會會心一笑。雖然這不是楚浮自己的故事,但我覺得這片是個自傳電影,楚浮讓從"400擊"就和他合作的Jean-Pierre Léaud演出主角,迫不及待想把自己一輩子對電影的熱情搬上螢幕。高達批評這片虛偽,認為楚浮和好萊塢同流合汙了,也因這片與楚浮友誼破裂,但我倒覺得沒這麼嚴重,的確,這不是一部新浪潮電影,然而在高達撻伐的隱晦虛位背後,還是看得出導演對電影無可救藥的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w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