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國新浪潮提出導演論,並支持一個有趣的觀點:"一個導演一生只拍一部片,其它作品僅是這片的註解和說明。" 這句話也的確適用於新浪潮的導演身上,像楚浮"400擊"之後的作品在一般評論上都遠不及這片。高達更是如此,"斷了氣"之後的每部片都賠錢,柏格曼說他的作品做作,他自己則說他拍電影不是為觀眾而是為自己而拍的,聽起來有點像小孩在耍任性。也許有人會想到楚浮的"日以作夜"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但有意思的卻是高達正是為了這片和楚浮絕交。高達認為這片顯示的是欺騙,是楚浮與好萊塢同流合污的代表。這個講拍電影的片子絲毫沒有告訴觀眾怎麼拍電影,反而將其包裝成神秘又困難的樣子,完全違反了新浪潮的理念,更甚者,楚浮甚至不願拍出自己當時在片場上親身經歷的愛情故事。

新浪潮的問題正在於它的源起。新浪潮是為"反叛"而生的,當初這些導演出來就是為了反對法國千篇一律的"爸爸電影",而拍出這些簡單卻讓人耳目一新的新潮流代表作。以"斷了氣"為例,其宗旨就是"破壞所有的規則",因此別人說攝影機不該這樣擺高達偏要這樣擺,法國政府說不能在街頭拍片他就故意要在街頭拍,教科書說剪接不能讓畫面有跳動感,他就硬是要把一個連貫動作中間剪掉一些讓畫面跳躍。這樣"玩"出來的電影一開始當然吸引人,但第一部成功後,第二部呢?玩過的東西再玩就少了新鮮感了,那又要從哪裡找出新的元素來反叛,來抓住觀眾的興趣呢?新浪潮因叛逆而存在,卻也在叛逆過後陷入泥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w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