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是個常聽到卻又似懂非懂的詞,我覺得原因在於存在主義哲學與文學(或文學的衍伸,如戲劇或電影)有所差異。

哲學:
(我對於哲學瞭解粗淺,因此論述有不周請將就)
嘗試看了些講存在主義哲學部分的書,如同其他哲學書籍一樣艱澀難以下嚥。感覺上存在主義不算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架構,這些人提出了許多質疑,卻沒有一個最終的解決方法,但或許正是因為無解所以吸引人。存在主義從"自我"這主觀性出發,不像形而上學去鑽研那抽象的、神性的東西。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海德格卻說是[我在故我思],也就是沙特說的[存在先於本質],人必須先存在然後才有其他一切。
一個人的行動就是他自己,"存在即其自身",說明了人的存在就是它自身的獨特性。常看到的例子就是問:[桌子存在嗎?] 答案是:[不存在。] 因為每一個桌子都不同,廚房的桌子和客廳的桌子也不一樣,因此"桌子"這個詞變得沒有意義,它無法指出是哪個桌子,只有指明某個桌子它才存在。人存在的基本條件也一樣是獨特性,若一個人沒有自己的特色那他也有可能不存在。
存在主義是矛盾的,不論是[存在]或是海德格說的[我在],從自身出發想要追求絕對的自由的理想,拿到現實上卻發現自由受到他人與社會的限制,而這些限制卻是難以突破的阻礙。[他人是地獄],寫實卻又無奈的一句話。

文學:
相對於沙特與尼采的作品算是橫跨存在主義文學與哲學的橋梁,卡繆與卡夫卡的書較偏向純文學。兩人都描繪出世界的荒謬,然而卡繆的觀點是以荒謬反抗這荒謬社會,卡夫卡卻較為悲觀地認為人無法跳脫這些荒謬體制而終歸毀滅。存在主義文學在一般的說法裡約等同於一個詞,就是"荒謬性",我們看到那些被歸類為存在主義的電影,如波蘭斯基、柯恩兄弟的作品,也就是呈現出現實的荒謬。從荒謬來看,甚至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有時也會被歸進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文學通常僅是呈現哲學中相當小的一塊,我想這也是為甚麼常看到"岑在主義"這個詞,卻難以和其哲學架構連接起來的主因。


(一些抄下來,不見得跟存在主義有關的詞句)
齊克果:自由是無限的,所以他本身不是起源於任何事物。
尼采:所謂"真實的"世界只是謊言強加於人的。
卡繆:自殺是"把荒謬推到極端加以接受",真正的反叛是"至死不妥協,而死也不志願接受死亡"。
杜斯妥也夫斯基:痛苦是一切意識的根源。
馬塞爾:只有一種痛苦,就是孤獨。
沙特:海涅認為真誠的自傳是不可能的,人關於自己的事必定會說謊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w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