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78_25th_hour01_full_122_1094lo.jpg

25th Hour

雖說在當兵,也還是藉著週末看了不少片。會找這片也算巧合,之前在YOUTUBE無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個片段,覺得很有意思,因此看完了全片。

若要討論故事性,這片情節蠻鬆散的,全片講的就是由愛德華諾頓演出的Monty這個毒犯要入獄前24小時與朋友、家人間的互動。人物對白是這片的重心,許多有趣的對談與觀點讓人不時露出笑容。愛德華諾頓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演員,他在片中於鏡子前對著鏡中的自己發表的那段憤世嫉俗言論尤其精彩。配角的演出也同樣到位,如Philip Seymour Hoffman那身老土穿著與那正經怕事個性,還真把這個喜歡上自己學生的高中老師Jacob詮釋得入木三分。

許多片子都在講紐約,如Woody Allen用他那嘮叨的嘴譜出的[曼哈頓],如那多段愛情故是交織出的[紐約我愛你]。這片同樣在講紐約,主角父親最後也說他永遠是個New Yorker。而紐約是甚麼?片中呈現了這城市的多采多姿,主角討厭的韓國移民是紐約,Frank代表的華爾街交易員也是紐約;紐約有主角Monty這穿著時髦的愛爾蘭毒犯,也有Jacob這土裡土氣的猶太人;911後的雙子星廢墟是紐約,門口打著螢光燈,主角們喝酒的夜店也是紐約。這個城市是複雜也是矛盾的。

片名是第25小時,就是他要進監獄的時間,而背後隱含的意思或許是[抉擇]。就像Frank說的,Monty有三種選擇,一是逃跑,一是自殺,一是入獄。Monty的確三種選擇都考慮過,如他向女友抱怨時確實有過自殺念頭,片尾他父親也幫他編織了逃亡後的愜意人生,但他只是閉著眼等待著車子開往監獄,這個他已做好的選擇。主角是個幸運的人,有好友替他送行,有女友守著他,有父親關心著他,也正是因為這些人在他背後支持,讓他有勇氣走向監獄。

片尾那排排站的人們以及父親的長篇敘述是前面主角在鏡前謾罵這段的反面對照。或許這城市不只是他看到的那麼爛,看法有了變化,反而更堅定了他留下來的決定。我暗自慶幸結尾逃亡那段只是夢,沒有變成濫情大結局,不然就破壞了整片的一貫氣氛。

--
Spike Lee原來是個名導演,作品有"Do the Right Thing", "Inside Man", "All the Invisible Children"的其中一段也是他導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w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