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塊是過去一直沒接觸的電影,因為印象中它們就是"很悶的歐洲片"的代表。這半年來把楚浮的"四百擊"、高達的"斷了氣"以及侯麥的"綠光"都看過後發現,它們還真的很不好看......

不過"好不好看"也許是相對的。探究法國新浪潮的緣由,是反對當時法國僵化的電影工業下以改編古典文學為主的"爸爸電影",因此如果拿這些片來跟新浪潮前的法國古典電影比較,或許真的比較好看。但因為自己對更早期的法國電影沒接觸因此也無法做主觀評論。

新浪潮電影是電影理論很愛討論的主題。新浪潮導演信奉"作者論"(author theory),認為電影的作者是導演而非文本作者。相對於過往在片廠拍攝並以編劇主導的電影工業,新浪潮重視的是加入導演個人風格。不過這讓我想到最近看的幾部Dogme 95運動的電影,強調的卻是去作者化,甚至要求導演不在電影裡具名,電影理念的發展變化真的蠻有意思。

楚浮的"四百擊"應算是這幾片中比較好看的。以自己的童年為藍本,拍攝一個小孩叛逆的童年。片尾逃出教養院後不斷奔跑到海邊的幾個長鏡頭,以及最後的凝視,表現出少年的徬徨及不確定感,看過的人應該都會印象深刻。

高達的"斷了氣"感覺上像是宣告它就是要叛逆,刻意的跳躍剪接讓人覺得突兀,人物莫名的對話與反應也讓人摸不著頭緒,個人很不喜歡這片。

綠光同樣是冗長又無趣,主角那偏執又多愁善感的個性讓人厭惡,像是在演現代版林黛玉葬花一樣,說有多礙眼就有多礙眼。

我不排斥節奏慢,但我不喜歡過於鬆散的劇情。有些新浪潮電影只給我種無病呻吟的感覺,空洞的對談與主題,反而有種虛偽做作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w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