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in-the-air-0818b.jpg

Up In the Air

有朋友說這是今年最好看的電影,我認同。輕鬆有趣的劇情,笑點不斷,但背後想說的卻還不少。

George Clooney飾演的Ryan很有趣,因為他是個矛盾的人。他對人的情緒反應了解透徹,然而他同時又是最不願與他人有牽連的人。見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但某些時候卻還是想要有人作伴。這種衝突情緒每個人都有,但在這個連親人都放到身後的極端角色身上卻顯得更強烈。他的工作同樣有強烈的矛盾,一方面要告訴別人他工作沒了,卻同時又要讓他能理性接受事實並給予希望,似乎也正好適合他的個性。

表面上看Ryan好像擁有一切,食衣住行都是高級享受,又少了各種物質或人際關係的牽絆,但Natalie卻無意中點出了他的空虛,點醒他那以累積里程為目標、和機長談話為夢想的荒謬。於是這個原本對一切都極有自信的中年男人開始迷惘,意識到他連自己演講中的理論都不再相信。但跌跌撞撞想要找回那些人際關係,到頭來卻還是一場空。結尾他改行協助失業者就業,依然當著空中飛人,似乎繞了個圈卻還是回到原點。但生活沒變心態卻有變化,片尾將自己的里程送給妹妹,代表他已跳出那蒐集里程數的可笑目標;而放掉手上的行李箱,卸下自己最後的一個包包後如Natalie建議的在班次表上尋找一個想去的地方,似乎也暗示他終於完全自由並開始找自己的夢想。

Natalie這個角色也很吸引我。她是很標準的商科畢業女生,一直穿著套裝,不斷想表現得有自信心有企圖心。她有很強的知識背景與能力,然而在裁員這需要對對方情緒能細膩地掌握的職業裡,她卻顯得生澀且格格不入。她與那光頭老人的對談若純粹從理性來說沒什麼錯,她也實踐商學院教的,任何論點都配上統計數字佐證,以增加說服力。然而當時對面坐的是一個剛被裁員而情緒激動的老人,這些論述自然都變成笑話。也許商科人需要一點醒思,積極強勢的態度並非到處適用,有時柔軟的身段與對人的關心傾聽遠比腦袋裡的那些知識與數字重要。

Natalie對Ryan的影響很大。一向對人瞭若指掌的Ryan因為Natalie的幾句話而投入真感情,最後才發現Alex有另一個生活,而自己不小心把戲當真了。到片尾他放下行李看著班次表想隨便選個地方去,也是Natalie說她會做的事。也許正是因為他對人的疏離,反而讓他對Natalie這個說話做事都很直接不做作的女生有親切感,也對她的每句話都在心上。這兩人間想法衝突卻又互相學習彼此幫助的奇妙關係是片中很有趣的一環。

因為自己有點主角Ryan的特質,想追求自由減少束縛,因此看這片也蠻有感覺的。導演無意評斷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好是壞,最終主角也沒有大澈大悟決定安定下來,反而是回到那整天坐飛機的生活。也許就只是取捨吧,點出了自由背後可能會有的空虛伴隨,點出少了人的陪伴可能生活也會少了點意義,一切端看自己的選擇,這也是現實的無奈。

開頭Ryan開始說話的時候我就想到了"銘謝吸菸",查了一下果然是同導演的作品,另外"Juno"也是他拍的。這導演的風格我很喜歡,也很期待他之後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lw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